发布日期:2024-11-06 13:12 点击次数:151
韩城市博物馆的古代碑刻展室中有这么一组碑刻,一组5件,每块碑长106.5厘米,宽32厘米,楷书阴刻,全文共1109字。它即是清代韩城闻明书道家郭均摹仿欧阳询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作品。
九成宫位于陕西宝鸡麟游县,原为隋代的“仁寿宫”,唐贞不雅五年建树扩建,改名为“九成宫”,“九成”真理是“九重”,指建筑的无际。九成宫华夏来莫得水源,贞不雅六年四月,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,在西城的北面发现土壤有些湿润,于所以杖换取,立时便有泉水流出,将泉水导入石渠,并定名为“醴泉”。在古代,东谈主们合计醴泉的出现是一种嘉瑞,于是唐太宗命魏徵撰文,欧阳询书写碑文,立于醴泉之侧,这即是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的由来。
全文讲明了“九成宫”的来历和其建筑的汜博壮不雅,吟唱了唐太宗的海晏河清和省俭精神,先容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历程,终点是文中魏徵以溢好意思之词对唐太宗建议的“黄屋非贵,世界为忧。东谈主玩其华,我取其实。还淳反本,代文以质。居高想坠,捏满戒溢。念兹在兹,永保贞吉”谏诤之言,兴味深远,言辞恳切。真理是身居君王之贵却不以为贵,而总以世界庶民之忧为忧,他东谈主心爱浮华与外饰,而我独取那朴实,追忆蓝本的真挚,用质朴取代文饰,身在高处,应猜度陨落的危急,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,于此没世不忘,方能永保中正蔼然。魏徵指示唐太宗,政事宦途不在于昂贵与否,而在于胸襟世界,心忧庶民。他这种“以民为本”,提倡可贵内容、审慎行事,以及法不阿贵、勤政为民的价值不雅念,对咱们今天反腐倡廉、治国治党,也有较强的履行意旨。
原碑笔法刚硬婉润,兼有隶意,欧阳询书写此铭文时,已有七十六岁乐龄,书道艺术已是游刃过剩。自古以来,这篇铭文一直被誉为“楷书之极则”,倍受东谈主们爱好。郭均是清代韩城芝川东谈主,工书道,知名关中,民间曾流传他为练字三年不下楼的故事。他曾书写过《修咸阳城碑》,西安饱读楼牌匾,韩城市博物馆还储藏他书写的朱夫子治家格言木插屏、书道春联等作品。
起首:韩城新闻
陕西网韩城站(裁剪 王好意思娜)
【起首:陕西网韩城站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接洽,若有起首标注造作或滋扰了您的正当职权,请作家捏权属证明注解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咱们将实时校阅、删除。内容商酌及谐和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应